"中華英烈網(wǎng)"

讓烈士“歸隊”,為英靈點亮回家的路

2024-07-29 來源: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

英雄捐軀,山河銘記

為烈士尋親,我們在路上

近日,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尋親專班

根據(jù)DNA比對信息

成功找到“濟南第一團”烈士孫永慶的兩個侄子

72歲的孫青祥和70歲的孫青起

“奶奶,爸爸,大伯孫永慶的安葬地找到了……”

孫青祥、孫青起兄弟倆來到奶奶和父親的墳前流著淚告慰道


得知孫永慶烈士安葬地后,孫青祥、孫青起兄弟倆十分激動。張萌攝

近年來,越來越多讓烈士“歸隊入園”

為英雄尋親的新聞見諸報端

有人奔走在為烈士尋親的路上

有人把散落星光聚成精神火炬

有人把濃濃暖意注入烈屬心房……

無論何種方式

都是崇敬英烈的生動注腳

都是銘記歷史的清晰回聲

時隔70年、跨越1500公里!

83歲老人終于找到了父親

83歲,本是應該安享晚年的年紀

但對于安徽籍老人任丙權來說

心中卻一直有一個未完成的心愿

——找到自己70多年未見的父親

近日在大數(shù)據(jù)的幫助下

83歲的任丙權在貴州天柱縣成功尋親

父親任從良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那一年任丙權剛好7歲

1950年,任從良在護送群眾

押運公糧途中英勇犧牲

父子二人從此永別

成年后的任丙權一直想尋找父親的遺骸

然而,一場大火燒毀了

家中關于任從良的全部檔案

此后,盡管嘗試了多種辦法

任丙權卻始終未能找到父親確切的埋葬地址

自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成立以來

烈士的信息都進行了數(shù)字化管理

就在今年

任丙權通過中華英烈網(wǎng)和

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發(fā)布的《第一批烈士尋親名單》

得知自己的父親埋葬在貴州省天柱縣

他從安徽省界首市跨越1500多公里趕到貴州

終于找到了父親的安息之地

盡管舟車勞頓,老人仍然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

為烈士尋親的過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但路雖遠,行則將至

軍地相關部門和全社會都在為之努力

這是對烈士最好的告慰和致敬

“我希望烈士們能像鳥兒一樣,

找到回家的路”

作為一名“85后”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志愿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孫嘉懌

將多年的青春時光

獻給了“我為烈士尋親”這份志愿服務事業(yè)

2006年,在參加一次關愛老兵的志愿服務活動中

孫嘉懌需要幫助老兵們洗手

接觸老兵們手的那一刻,她大受震撼

“他們的手上基本都是厚厚的老繭

有的人手關節(jié)已僵硬不靈活

有的人手指都少了好幾根。”

孫嘉懌有點“看不下去”

從那時起

她便想要為軍人、為老兵這個群體做點什么

孫嘉懌給烈士后代送去志愿者修復的烈士遺像。丁繼敏 攝

2012年,孫嘉懌和丈夫

來到云南邊境的烈士陵園

半個月的時間里

她們跑了10多座陵園

“每到一座烈士陵園

我都會挨個查看墓碑上烈士的詳細信息……

在烈士紀念館里看到他們的事跡

讓我震驚?!?/span>

從云南回來后

她決定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

為戰(zhàn)爭年代犧牲的烈士尋找家人

為烈士家屬尋找親人墓地

2017年,在不少志愿者的幫助下

孫嘉懌正式發(fā)起“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項目

經(jīng)過努力

孫嘉懌和她的團隊

如今已建立了一個

包含數(shù)萬條烈士信息的數(shù)據(jù)庫

數(shù)據(jù)庫信息被細致地分成

姓名、出生年月、犧牲時間與地點等多項內(nèi)容

孫嘉懌說:

“現(xiàn)在如果有烈屬向我們求助,

我們最快在兩分鐘內(nèi),

就能初步找到烈士安葬的地點?!?/span>

吸納全國各地400余名志愿者

組建烈士“尋親”志愿團隊

累計到訪20多個省份、近10個國家

收集整理700多座烈士墓地的3萬余條烈士信息

幫助1400多位烈士成功找到家人……

數(shù)字背后

是一段段讓人動容的“落葉歸根”的故事

更是一個個家庭數(shù)十年的期盼

“我為烈士來尋親”團隊徽章上的

和平鴿展翅飛翔

正如孫嘉懌所說

“我希望烈士們能像鳥兒一樣

找到回家的路?!?/span>

“我為烈士來尋親”團隊的徽章,上面的圖案是一只和平鴿,由孫嘉懌親手設計。

烈屬尋親和烈士回家

這是穿越時空的雙向渴望

妥善安置先烈

迎接英雄回家

既是對烈士的承諾

也是對烈屬的安慰

讓英雄遺骨有光榮歸處

是對先烈的緬懷,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只要我們記得,他們就不曾離去!